[創業小聚] 品質、效率、安全,台灣新創如何加值工廠「智」造三部曲?

[創業小聚] 品質、效率、安全,台灣新創如何加值工廠「智」造三部曲?

2024-04-24
創業小聚特約編輯 張育瑄

台灣作為全球製造業重鎮,在AI浪潮與數位轉型趨勢下,都希望透過AI提升競爭力。

所有人都明白,但該怎麼做?

Meet小聚第160場邀請到針對機械領域觸覺感測的原見精機、瑕疵檢測的宇見智能、智慧微型倉儲物流的泰科動力、浸沒式水冷技術的飛斯酷和運用石墨烯材料散熱的黑色方案等5家新創,分享他們如何利用AI為半導體、電子甚至是機械領域的業者提供創新解決方案,並邀請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為點評主持人。

訓練AI的第一步:足夠的數據資料

「許多製造業者希望透過AI改善甚至加快製造過程,但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資料不足,而AI合成資料正好可以補足這項問題。」宇見智能科技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余泰萬舉例,過去若要找出PCB(組裝電路板)產線上的瑕疵,假設瑕疵比率為0.1%,代表要生產1,000片才有一片瑕疵品。

對AI來說,必須辨識大量的瑕疵品才能建立起模型,當瑕疵品少,模型就不精準。如果為了AI模型打造瑕疵品,反而是本末倒置。

而AI合成資料是透過演算法以數位的方式生成更多資料,填補訓練數據不足的困境。不過這個做法存在一個前提:AI生成的每筆資料都必須是符合真實情況的、可用的。

宇見智能的解法是整合AI、3D建模和數位孿生,模擬客戶產品環境並研發出「MetAI」資料合成器演算法,應用於瑕疵檢測和預測性維護,只要約4小時就能生成2,000筆資料數據。

余泰萬表示,他們的技術不僅限於國內市場,只要是有瑕疵檢測需求、產線檢測需求的客戶,都能基於他們的需求和產品模擬元件環境,再運用演算法生成瑕疵數據,訓練AI模型。因此他們的技術未來能夠應用於更多產業的生成式AI,並且進一步應用於產業的LLM。

在AI應用之前的第二步:兼具環保和效率的散熱系統

電路板或是晶片在製造完成後,除了需要檢測瑕疵品以外,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順利運作。

像是在伺服器中的晶片,運算時會需要適當地散熱,否則過熱的晶片會影響其運行的效能和壽命。飛斯酷共同創辦人陳金德表示,相較於過去多數數據中心的作法,以氣冷、熱導管的方式,「浸沒式水冷技術」更有效率同時也更環保,這項技術是直接將伺服器硬體浸泡在不導電的冷卻液中,將零件的熱能傳導給液體,達到最快速的散熱效果,而飛斯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,是提供浸泡的「冷卻液」。

但浸沒式技術在市面上算是散熱的新解方,達盈管顧投資總監盧志軒也提問,飛斯酷又是如何說服客戶們接受這項新方式?

陳金德解釋,飛斯酷的冷卻技術之所以與別的冷卻液不同,主要是用可回收的合成油和化學配方,讓伺服器中的電子零件不會因浸泡而損壞,加上提供的服務包括冷卻液的品質檢測、更換、汰換回收以及清洗,讓還在使用傳統方式導電的客戶能夠無痛轉換。

黑色方案創辦人吳豐宇接著表示,除了晶片需要散熱之外,像是日常生活中的電腦、手機或是耳機等硬體設備更有散熱的需求,但散熱的方式又不能像伺服器一樣直接浸泡在液體中,散熱同時又不能干擾設備的收訊。

而黑色方案的解方是利用石墨烯材料中的奈米結構,讓電磁波的熱能消散,並同時有吸收雜訊的功能,已獲得不少製造供應商、系統廠和電腦品牌的合作。

飛斯酷和黑色方案的服務,皆是聚焦於產品的散熱技術,雖然一個是針對伺服器、一個則是生活中的硬體設備,但兩間新創的服務卻不僅限於國內,而是有望讓台灣的散熱新技術走入國際市場。

AI應用的第三步:確保廠區效率及人機共存的安全性

除了軟體的開發以外,結合AI的硬體設備也佔了製造業數位轉型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。

「機器人的成長伴隨著製造業的成長,全球約有400萬台目前有在運作的工業用機器人,但還不包含在餐廳或是醫院可以看到的服務型機器人,或是AI型機器人。」原見精機創辦人蘇瑞堯表示,現在許多廠區內都能看到人機共同作業的畫面,除了搬運貨物的自動車以外,還有機械手臂或是自動化機器,幫助提升廠區的效率。

「不管是哪個領域,只要客戶有倉儲的需求,我們的軟體系統都能根據每個客戶的空間儲存量、品項數量和出貨量調整系統的設計和指令,廠內作業員只需要手拿一台平板,就能讓AMR聽從路線指令。」泰科動力創辦人林傳凱表示,他們開發的TAConnect系統配合AMR自動搬運車,協助製造業前端的原料分撿、搬運和出貨,在節省場地空間和人力成本的情況下,以「智慧微型倉儲」的概念,讓微小的倉儲空間,能夠有最大化的儲存量和出貨效益,自動安排最佳的出貨路線。

但在人機共存的場所中,除了確保機器的效率之外,安全的考量也是重要的一環。「機器人並不是人類,在遇到意外或是撞擊的情況時,無法感知力道和強度,而原見精機在做的就是確保機器人能夠有觸覺的感知,預防與人類有意外的發生。」蘇瑞堯表示他們設計在機器人身上裝上觸覺感測,就像是在機器人外面套上手機殼,在感受到碰撞時會有安全機制停止作業,防止人員的意外傷害,也能加快人機協作的效率。

而對於台灣製造業的AI新創未來發展,蘇瑞堯也給出他的想法,他認為未來所說的「全自動製造現場」並不是完全無人力的環境,還是需要機器從業人員的配合、調整以及檢查設備,也因此未來從業人員的價值就很重要。

在海外的市場上,這些製造業的AI新創也憑藉著在半導體、電子和機械領域的實力展露頭角,像是飛斯酷的客戶多來自澳洲、東南亞的數據中心或是原見精機與Denso、kawasaki等日本廠牌的機械手臂合作,與超過500台機器人裝上他們所設計的觸覺感測,這些新創正將台灣AI用於製造業的技術推廣至全球,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。

網址:https://meet.bnext.com.tw/articles/view/51282

影音連結:https://meet-online.bnext.com.tw/events/33

返回頂端